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观佛和念佛的最高的理则、依据、原理-焦点日报

发布时间:2023-04-17 04:53:55 来源:东林法音

问曰:《观无量寿经言》: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。”是义云何?

答曰:身名集成,界名事别。如眼界,缘根、色、空、明、作意五因缘生,名为眼界。是眼但自行己缘,不行他缘,以事别故。耳鼻等界亦如是。言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”者,法界是众生心法也。以心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,故名心为法界。法界能生诸如来相好身,亦如色等能生眼识,是故佛身名法界身。是身不行他缘,是故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


(资料图)

“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”者,当众生心想佛时,佛身相好,显现众生心中也。譬如水清则色像现,水之与像,不一不异,故言佛相好身即是心想也。“是心作佛”者,言心能作佛也;“是心是佛”者,心外无佛也。譬如火从木出,火不能离木也。以不离木故,则能烧木;木为火烧,木即为火也。“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”者,“正遍知”者,真正如法界而知也。法界无相,故诸佛无知也。以无知,故无不知也。无知而知者,是正遍知也。是知深广不可测量,故譬海也。

——昙鸾大师《往生论注》

这里施设了一个问题。这是在第八观——像观,先观想了华座成就之后,就观想阿弥陀佛的像。在这一观里面就有一段非常重要的经文,这就是《观经》里面表达的: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。”这段话是观佛和念佛的最高的理则、依据、原理。正好就提出这一段来发问,这段法语的法义是什么?

首先要理解什么叫法界身。这个身有两种意思:有积聚义,有依止义。比如说五阴聚集在一起,构成了这个身;这个界,界是六根所缘的差别、各别。所以“身为集成,界名事别”。比如说眼界,眼界要有五个因缘合成。首先眼界缘根,就是有眼根,然后有色——色法,有空,有照明,还得加作意。有这五种要素,名为眼界。这个眼,但自行自己所缘之境,不会缘其他的界,是所缘之境有差别,这是你的界,这是他的界。比如耳,什么叫耳界?耳界,要有耳根,要有音声,要有空,要有作意,有这四缘构成了耳界。鼻界,鼻,要有鼻根,要有香味,要作意,构成了鼻界。

把这个界的意思搞清楚之后,就说“诸佛如来”,这里诸佛如来可以理解为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。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”,这个法界就是众生的心法。这个心既然是法界心,是众生的心法,它就是一切生佛本具的自性清净心,这个清净心能生世间和出世间一切诸法,所以就称为“心为法界”。这个法界也能生出诸佛如来的相好庄严的身,就好像色能生眼识一样,是故佛身就称为法界身。这个法界身他也有他的界,界名事别,这个法界身不行其他的境缘,是入到众生的心想当中去。

第二句,既然阿弥陀佛的这个法界入到众生的心想当中,就是我们的念想里面,是故众生“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随形好”。因为我们的念想当中就有佛的法身,法身里面包含着报身,包含应化身,具有这样的性具的东西。所以从缘起法来看,当我们众生去事造,就是我这个心去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,于是阿弥陀佛的相好就显现在我们众生的心中。这个就是常常表达,“水清则色像现”。水清就代表我们众生的心在想佛;色像就代表佛的相好就显现出来。

能现的水和所现的像是不一不异的。这里面有意思,有人说佛来了,佛是不离开我们的心想的,离开我们的心念是没有佛存在的。所以不一,就好像水里面的像,水里面的月亮,觅之了不可得,月亮捞不起来,这叫不一。但不异,也不能说它没有,它也历历分明,就在那里。所以一切佛相,包括极乐世界庄严,都是水清月现的道理。不一不异,如梦中事,如镜中影,如水中月。所以就说阿弥陀佛的相好身即是众生的心想。

是心作佛,知道我们心具有着佛的相好,我们就要开始来修行,观佛、念佛这就是作。这个心能作佛,作佛的当下,能作佛的心就是佛,因为心外无佛。我们能念的心跟佛所显现的形态,这里面是有三因佛性的关系在里面的。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来帮我们去理解“心作心是”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原理。譬如这个木头,木头跟火的关系。木头里面有火,火就代表正因佛性。火不离开那个木,它就能烧那个木。但木中之火也不是随便能出得来的,它得要有缘,要钻木出火,钻木出火这就是缘因佛性。等到火起来了,木头就被火烧掉了,这时候被烧掉,“木即为火”,这就是了因佛性。

“诸佛正遍知海,从心想生”,这句话什么意思呢?阿弥陀佛的正遍知就是真正如法界而知的那个智慧。法界就是法性,法界是无相的,所以诸佛本质上是无知的,离开能知和所知的,是无知。正因为佛无知,他才能无不知。无知,是佛的心性的体;无不知是从体起用的妙用。

佛是无心的,无心才能应一切众生的心;佛是无相的,才能应度众生的机缘显现种种的相;佛是无知的,他才能够了知法界一切事理、性相、因果。从这个去理解佛的正遍知。佛的正遍知这个智慧是无量的深广,不可测量,就比喻为海。大家都希望要有智慧,特别是希望要有像佛那样的正遍知的智慧。从哪出来呢?从我们的念佛、观佛的心想当中出生出来。就是说,念佛、观佛就能生起智慧。

——节录自《往生论注》讲记 ▽可单独放大扫码进入页面

责任编辑 @ 东林寺文宣部

《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》

编号:赣(2022)0000005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