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来源:湖北日报】
五月菜籽黄。位于武穴市大法寺镇上桂村的油菜科技小院,一片忙碌。
(相关资料图)
收集试验数据、组织大户培训……在这里驻点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范吉虎,每天日程都满满当当。
科技小院是建立在生产一线的集农业科技创新、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。
2022年7月,教育部、农业农村部、中国科协印发《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》,全国共有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获批支持建设,我省24个科技小院入选。
武穴油菜科技小院是其中之一,由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牵头建立。范吉虎等6名研究生也因此来到上桂村驻点,开始“进村读研”生涯。
农家小院住进一群研究生
上桂村是一个油菜种植专业村,村民多是种了大半辈子油菜的“老把式”。初见这些二十出头的学生娃,乡亲们不以为然,“学生娃哪会种田”“肯定在村里玩几天就走了……”
“六人组”自己心里没底。导师鲁剑巍建议,先从调研开始。于是,同学们白天走村串巷,一家家拜访种植户,收集乡亲们油菜生产中遇到的难题,晚上聚在一起、与导师视频,请教解决方案。
今年春天,一些村民家的油菜田,在连续阴雨天气过后,出现烂秆子枯死现象。难道是品种的问题?正在村民焦急无助时,“六人组”中唯一的一名博士谢发萍通过观察和实验,查明是高温高湿导致的油菜菌核病。怎么治?赶紧采取油菜“一促四防”措施。
雨后的农田如蒸笼一般,又热又潮。“六人组”往田里一“扎”,就是半天,事无巨细地指导农户落实各项技术措施。因为应对及时,“生病”的油菜很快恢复正常生长。乡亲们也竖起大拇指,“这些娃娃们,本事真不赖!”
施肥是粮油作物增产的关键。去年冬天,“六人组”在鲁剑巍指导下,在村民朱中来家建立了3亩油菜简化施肥示范田,示范油菜施肥新技术、新模式。
几天前,朱中来传来好消息,之前自己一亩地只能打350斤菜籽,今年在示范田不但每亩打了300斤菜籽,还卖了1000斤油菜薹,一共挣了3000元。
左邻右舍听说后,纷纷跑到他家田里围观,表示也要跟着学。
“老把式”爱来小院当“学生”
“六人组”干劲更足了。调研土地生产情况,去农户地里“出诊”,举办科技长廊、田间课堂、田间观摩会……科技小院逐渐成了上桂村的人气旺地。
地里有啥问题,就找科技小院,也成了乡亲们的口头禅。有时,“六人组”下田回来,已是下午五六点,仍有村民守在小院门口等候请教难题。
科技小院给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,也令驻点服务的同学们感到受益匪浅。
同在“六人组”的张千表示,小院的求学经历带给自己的不光是专业上的长进,更是综合素养的历练、爱农情怀的培养。他已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——“不同有机肥还田对油菜产量、品质和效益的影响”,“能够解决农户实际难题的科研才有意义!”
“期待更多科研人员来武穴为油菜产业‘加油’!”武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李纲表示,武穴将抓住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油菜科技小院的契机,搭建“政产学研用”多元融合、人才培养平台,加快油菜全产业链、全价值链开发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,扶稳国家“油瓶子”。
“做科研既要‘连天线’,也要‘接地气’。”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鲁剑巍表示,科技小院既是很好的实践课堂,也是一座“转换间”,为农学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,把课本知识转换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,期待这些青年学子能在实践中查漏补缺、不断完善自我,尽快成长为乡村振兴真正需要的科技人才。
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田贵生 孟孜贞)
【责任编辑:杨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