尹磊的桌子正对着落地窗户,视野范围内是一片占地40亩的大棚葡萄园。
(资料图片)
如果顺利的话,等到秋天,大棚里会结出一串串阳光玫瑰,饱满结实,晶莹剔透。取下、装车,娇嫩的果实将从河南送往北京和上海的超市,进入寻常百姓家。
尹磊39岁,是南阳市皇路店镇的这片葡萄种植园老板。种了11年葡萄,他建起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楼。二楼的客厅装饰着大理石电视墙和红木家具,点缀着奇石和树根摆件,“起码是吃喝不愁”。
直到3月16日这天,纷飞的大雪把大棚压垮,直接损失达80万元。
3月18日,尹磊坐在客厅的落地窗前,窗外是他的葡萄园。图/九派新闻王佳箐
【1】40亩大棚几乎全塌,工人来不及抢救
3月16日午间,尹磊看到雪下起来了。上午还是雨,中午就是混着冰雹的雪了。尹磊穿着胶鞋赶往大棚,挨个给工人们打电话。
大棚的构造是这样的:水泥柱固定在地面,柱上插着向上弯曲的钢管,钢管上覆盖着薄膜。往年,如果得知将下雪,尹磊会叫上工人提前把薄膜拆下。冬天的葡萄树还未发芽,就算有雪直接覆盖也不打紧。
可这次,等工人们来到时,薄膜上已经覆盖了棉被般厚沉的雪。他们连忙用长木棍顶着刀片刮破薄膜,期待雪从割破的薄膜中掉落,别压垮大棚。
但来不及了。据尹磊描述,只二十分钟的时间,他听到大棚垮塌的声音,钢管变形折断,“(那声音)是清脆的。”
尹磊说,这次的雪和冬日的不同,水分很多,积雪又厚又重,这才把大棚压垮。
尹磊指向路边的一个大棚,这是最先的被“抢救”的,没被压垮,只是顶部被戳破的薄膜在风中飘动。还有另外两个大棚,是几年前建的,“可能那时候的钢管质量好”,也没垮塌。
其余的大棚已经东倒西歪了。工人们把薄膜取下,堆到一边。放眼望去,尽是扭曲倒地的钢管,像啃完的排骨,也像博物馆里陈列的恐龙骨架。
尹磊统计,这40亩地的大棚几乎都塌掉了,需要重建,十棵葡萄树里大约有两棵被压坏,“这是灭顶之灾。”
3月18日,尹磊家的葡萄园还未清理完。图/九派新闻王佳箐
胡子花白的老郭今年七十多岁了,他的菜地挨着尹磊家的葡萄园。他说自己从1986年开始种菜,有三十多年棚内种菜的经验。这几年岁数大了,没继续在大棚里种菜,只简单在两块露天的田里种着蔬菜。
老郭说,16日那样大的雪,他只记得在90年代初有过。前两年冬天的雪只有两个手指这么厚,而这次,他把大拇指和食指长到最大,比画着,“这么厚”。
看到下雪了,老郭赶紧从工具房里拿出扒雪的工具。一根两三米的木棍,顶部横着一块木板,立在房门背后,高度快到天花板。他向记者演示,站在大棚边,举起工具能伸向大棚上,“雪一扒就下来了”。
以他的经验,尹磊家葡萄园的大棚建的太紧密,棚之间没有田埂,积雪堆在棚顶,拿工具铲雪都够不着。尹磊说,最早搭的几个棚子不像这样紧密,后来为了节省土地,棚之间只留了通风和排水口。
3月18日,老郭演示用木棍把大棚上的积雪扒下来。图/九派新闻覃钰钰
【2】园主种植11年葡萄,有不愁吃穿的生活
尹磊今年39岁,身材微胖,浓眉大眼。年轻的时候,他开过货车,经营过网吧。他觉得这些都不稳定,还总要熬夜,有了回到家乡的念头。
他家在南阳南召县皇路店镇街北村,出了南阳市区,沿着县道继续向北30公里,驶入温泉路,走过温泉小学,就是尹磊家的41亩葡萄园。他说,这些地名源于附近的一处温泉景区。近年来,景区经营得不好,已经暂停营业了。
在他之前,村里没有人种葡萄,农田大多种着蔬菜,营收不多,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,大量的田地荒废下来。2012年,尹磊看到亲戚家的葡萄园发展不错,觉得那里的土壤条件和街北村差不多,便向村里人租下土地,购置了树苗,有了如今40亩葡萄园的雏形。
园里最老的葡萄树已经12年了。每年的9月,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压弯枝丫,再运往全国大大小小的超市和水果市场。尹磊对自己家的葡萄品质很有信心,“果品质好,超市采购自己就来了。”他说,“在这一块种葡萄的,都知道我。”
3月18日,尹磊家的葡萄园里,大棚倒塌压弯葡萄树。图/九派新闻覃钰钰
葡萄园里的品种跟着市场变化,最开始以夏黑和巨峰为主。大约四年前,清甜的阳光玫瑰成了市场主流,尹磊家的葡萄园里,如今80%都是这个品种。
相比于夏黑和巨峰,阳光玫瑰可以说是“葡萄贵族”,种植的技术性强,亩产较少,一年三四千斤。但从不愁卖,效益比其他品种都高。从葡萄园卖给果贩和市场的阳光玫瑰,批发价一斤10元左右。巨峰葡萄虽然产量高,但一斤只能卖到三四块钱。
为了种出高甜度的阳光玫瑰,葡萄园需要给土地大量的肥料。每年10月,葡萄卖完,工人们就开始往田里运牛羊粪,一亩地就要十几吨有机肥。这还不止,尹磊甚至会采购进口的水溶肥,“一吨就好几万块钱”。尹磊说:“青葡萄不好种,如果管理不好,果子会有斑,商品率低。品相不好看,再好吃也卖不上价。”
从3月发芽,到9月结果,都需要工人精心照顾。等葡萄成熟,工人们需要把多余的葡萄粒剪掉。否则葡萄挤在一串,都长不大。为了防止虫鸟啄食,他们要为每一串挂在树上的葡萄装袋。这些都是种植其他品种时不用操心的。
在尹磊家的葡萄园,田里干活的基本都是村里五十几岁的婆婆。肥沃的土地长出一串串葡萄,养育了村民,也给尹磊家带来物质保障:他建起漂亮的三层小楼。坐在大理石电视墙和红木家具装饰的二楼客厅里,尹磊说,努力种了十一年葡萄,“现在起码是吃喝不愁”。
扎根土地的人,靠天吃饭。尹磊和其他农民一样,有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。雨雪给了作物滋养,有时也会带来麻烦。尹磊经营葡萄园的11年,也是学着利用和适应自然的过程。
四年前,他们家的葡萄园都是露天种植。改种阳光玫瑰后,为了呵护这个娇嫩的品种,不让果实淋雨而腐烂,他们才搭起了大棚。遮风避雨,也为减轻病虫害。
在往年,如果下雪,他们会提前把棚布卷起来,雪盖在葡萄枝丫,融化在土地里,不会有太大的损坏。但这一次,他看过天气预报,原以为只是下雨,没想到过了中午,雨滴变成冰雹和雪花,纷纷扬扬落在大棚上,折弯了水泥和钢筋。
今年过年前,尹磊刚和同村5户人家建了葡萄种植合作社。这片还没来得及铺设大棚的80亩葡萄园,反而逃过“灭顶之灾”。
【3】十棵葡萄树中有两棵难以存活,水泥桩厂商供不应求
暴雪后的第三天中午,尹磊带着记者来到零落的葡萄园。拆下的篷布堆在田埂上,支撑大棚的水泥柱和钢架倒在田里,大棚的边缘还残留着一排积雪。
当下首要的是保护树苗,工人们顾不上清理大棚,先把被压塌的葡萄枝扶正。
尹磊的母亲也来到田里,操着一口浓郁的河南口音,说暴雪那天,看见怎么也抢救不回来的葡萄园,她61岁的老伴坐着哭了起来。“俺们不种了,俺都六十多了,没有钱。”她看着乱糟糟的葡萄园说,“这都要不成了,还咋弄?”
但年轻的儿子还没有放弃。他们家兄弟二人都靠葡萄园维生,除了家庭开支,还供着一个妹妹上大学。可他手上的钱刚用在葡萄种植合作社上,手头局促,“只能跟亲戚朋友帮忙,想办法筹点钱。”
3月是葡萄树发芽的季节,留给尹磊重建大棚的时间只有20天。他必须赶在葡萄树的花序长出来之前,把大棚修好。否则雨水来了,容易把葡萄树淋坏。
尹磊说,支撑大棚的水泥柱,大约一亩田需要100根。暴雪之后,田里的水泥柱基本全倒了。16日那天,他打电话给生产水泥柱的厂家,想要重新订购一批水泥柱。对方告诉他,生产停了,只有一些存货,这几天来买水泥柱的人太多,他们交不出这么多货。
3月18日,老人和水泥厂老板一起搬运水泥柱。图/九派新闻覃钰钰
18日下午,九派新闻到这家水泥厂时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量水泥柱的长度,他家十几亩的葡萄园大棚也在暴雪中被压塌了。厂里的水泥柱存货不多,几十根堆放在村里的菜地旁,被泥土和杂草覆盖。
水泥厂老板叼着烟头,跟电话另一头的客户解释厂里停工,没有更多的水泥柱了。就他们所知,不仅葡萄园,附近不少月季园的大棚也受到了暴雪的影响。
买不到水泥柱,尹磊跟朋友一起去钢筋市场。经过这次暴雪,他打算买更结实的钢筋,搭建更牢固的大棚。
钢材、薄膜、防鸟网、滴灌设施……尹磊估计,重建葡萄园,一亩田需要2万。而田里被压成波浪形的钢架,只能全部拆掉当作废品卖掉。
尹磊说,暴雪的第二天,政府部门来做了灾情统计,南阳市农业农村局或许会为受灾严重的农户提供一些补偿。但具体能有多少,尹磊也不知道。
据交通发布,3月16日,天气预报显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有降雪的可能性,为确保省内大部分地区得到充沛降水,河南空管分局联合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,抓住有利天气时机,实施人工增雨作业。河南空管分局高度重视、全力配合,细化保障方案,积极协商作业范围及高度。
3月18日,九派新闻致电南阳市气象的工作人员,他称:“我们这次过程我们应对,尤其我们整体河南是非常有利的,河南我们提前两天就从省到市到县都做了安排部署,都做了提醒,我只能说到这些。”至于当天的天气预报提示的是雨还是雪,他说,“雨雪都有”。
据中新社3月18日报道,河南省已派出专家组赴三门峡、洛阳等地开展冰冻雨雪天气灾后技术指导,帮助农户做好灾后减损工作。
九派新闻记者 王佳箐 覃钰钰 河南南阳报道
编辑 任卓
【来源:九派新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