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5日清晨,思林发电厂的“老船长”赵安荣和同事们已在烟波澹澹的白鹭湖库区等候多时。随着鱼苗运输车在嘈杂人声中缓缓停稳,一场鱼苗增殖放流活动拉开帷幕。
“鱼儿入江可以优化水质,丰富生物多样性。”赵安荣说,电厂每年都要举行这项仪式,今年已经是第13个年头。因为这份坚持,如今的乌江又回到了“水清鱼肥”的健康状态。
(资料图片)
浩浩乌江,水通巴蜀,地望潇湘。因水运发达和鱼虾富饶,其流经的思南县自古商贾云集,经贸繁荣,属贵州省开发最早的县份之一,素有“黔中首郡·乌江明珠”之美誉。
赵安荣打小就生活在乌江河畔的思南卢山村,惯看舟楫往返,江鱼雀跃。从以往的渔舟竞渡,到如今放鱼护水,他深切感受着江畔人家生活方式和乌江河里的变化。
“刚打上来的,新鲜着嘞!”记忆里,受赐于乌江河的慷慨奉献,这个声音曾萦绕着村庄。他说,乡亲们把江里打起来的鱼儿用树枝挂着,沿路设点供过路客或饭庄老板挑选,过着靠水吃水的生活。
“十几年前的乌江鱼不算贵,但足以支撑一家人糊口。”赵安荣回忆,以前划着小船到江里随便撒上一网,就可以打起几十斤鱼获利上百元。但也因为沿岸渔民的长期捕捞,使得常见的鱼儿种群渐渐变少,许多珍稀鱼类更是踪影难觅。
守护鱼虾成群,优化乌江生态。2009年12月,乌江干流水电规划的第八个梯级电站——思林发电厂宣布投产使用。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抓好乌江流域水质环境保护,鱼类增殖放流成为电站的重要工作。
“扩大种群数量,放鱼是主要措施之一。”思林发电厂党委书记朱江介绍,电厂建有专业的鱼苗培育基地,以招投标的方式分包给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,由研究所负责水电站的鱼类增殖放流工作。
从去年开始,每到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,思南县的渔业主管部门和思林发电厂,都会到白鹭湖湿地公园开展鱼苗增殖放流活动。这个时间正是鱼类的生长繁育季节。
“增殖放流目的在于让珍稀鱼类重现乌江。”思林发电厂鱼类增殖站技术专家杜双全介绍,目前他们培育有胭脂鱼、中华倒刺鲃、长薄鳅等8个鱼种,今年已有5.8万尾鱼苗从电厂库区“迁居”乌江。
“守好一江清水,护住渔业资源,我们责无旁贷。”朱江说,必须守护绿水青山,才能获得经济效益。乌江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水源地,放鱼入江对促进渔业种群资源恢复、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。
鱼儿江中嬉戏,两岸苍翠欲滴。从2010年首次鱼苗放流以来,思林发电厂的鱼类增殖站已从思林水电站、构皮滩水电站、沙沱水电站共计投放879.38万尾鱼苗进入乌江,乌江流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。
除了鱼类增殖放流,注重生态保护的思南县还率先在全省启动乌江河流网箱清理工作,抓实长江“十年禁渔”,落实河长制,开展清河清岸行动。同时还与石阡、凤冈等地共同签订乌江流域联合监管工作协议,全面改善乌江水域生态环境。
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,充满诗情画意的78.13公里思南乌江生态走廊,如今已是一幅水清山美的天然画卷。最早的一批放流鱼苗已长成数十斤的大鱼,每年丰水期,随处可见成群的鲤、鲫、鲇等鱼类游弋江中。
“过去靠捕鱼捞虾,起早贪黑。现在给电站开船也轻松能养家。”退捕“上岸”后,赵安荣被聘用到思林发电厂开船上班,负责巡河护鱼和清理河道等工作,实现解决生计和守护乌江双效兼得。
望着电厂库区清波荡漾的江面,赵安荣忍不住发出感叹,“从‘打鱼塘’变生态区,水清鱼肥的白鹭湖终于又回来了!”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
通讯员 张宇霆
编辑 赵雨思
二审 杨红
三审 李玲